随着古装电视剧《清平乐》和《大宋宫词》的播出,北宋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传奇的一生再次地浮现在世人眼前,并且成为津津乐道的热门人物。 刘娥成为北宋皇(太)后的十多年中,以其高超的权谋手腕辅佐儿子平稳度过主少国疑的阶段,又以稳重的执政风格消除宋真宗末年的种种弊政,为北宋此后的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。 但就是这么一位对大宋社稷立下大功的皇太后,在去世后却被大臣们非议颇多。名相富弼就这样对宋仁宗这样说过: “昔庄献(刘娥)临朝,陛下受制,事体太弱,而庄献不敢行武后故事者,葢赖一二忠臣救护之,使庄献不得纵其欲,陛下可以保其位,实忠臣之力也。” 言下之意就是说刘娥辅佐您,并不是真心为您着想,而是要学习武则天的事例。 武则天可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, 既然用武则天来比喻刘娥,说明在当时大臣们普遍看来,刘娥是有着称帝的想法,想做历史上第二位女皇帝。这在文人当国的宋代,是万万不能容忍的,封建士大夫们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,牝鸡司晨在当时看来绝对是恶政,因此刘娥纵然有天大的功劳,也让人非议颇多。
但刘娥到底有没有这个想法呢?先跟大家讲一则故事: 在刘娥垂帘听政时候,有一天她在席间问各位宰相:“依各位之见,对唐朝的武后怎么评价?” 在场的大臣们顿时有些懵,难不成您老人家真准备效仿武后,特地来试探我们的口风? 虽然刘娥在执政期间政绩卓越,堪称北宋优秀的女政治家。但在女人称帝这件事情上,在场的高官大臣不管真心还是假意,该有的态度必须有,于是大臣们异口同声地说:“武后啊,这个女人是大唐罪人!” 开什么玩笑,在封建男权社会,牝鸡司晨这种事情有一次就行了,难不成还想经历第二次?刘娥原本可能是试探,又或者是无意间说出口,但是见到大臣们如此众口一词,她沉默不语…… 不久后这次谈话的内容就流传出去,有些想飞黄腾达的大臣们仿佛嗅到了机会,于是向刘娥进献《武后临朝图》,暗示刘娥仿效武则天称帝。 刘娥乘机再次问大臣们的看法,这时候刘娥提拔的大臣,参知政事(副宰相)鲁道宗站出来说:“太后这么做,将陛下(宋仁宗)置于何地?”直接挑明态度,武则天可是杀了自己的亲儿子的,您要学她吗? 刘娥看到在场的大臣态度坚决,尤其是鲁道宗可是自己提拔起来的大臣,如今在这件事情上也不支持。她在心中权衡利弊之后,还是放弃了效仿武则天的做法,并且将画撕碎大声说:“哀家不能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情啊!”此后刘娥再也没有提起这件事情。 但对于离权力之巅只有一步之遥的人来说,没有比可望而不可即更加痛苦的事情了,手中操纵生杀予夺的权力,却不能名正言顺地属于自己,此时刘娥心中一定是充满了懊恼和伤感! 刘娥为何不踏出这最后的一步,难道仅仅是因为有人反对吗?
可怜的孤女 少年的刘娥是个苦命的孩子,自幼父母双亡家道中落,所幸母亲娘家收养了襁褓中的刘娥,让她免于饿病而亡。 但是娘家人也不富裕,所以她很小就出来做事谋生,以自己出色的歌喉成为一名歌姬。古代歌姬是属于下九流的人物,不到万不得已,好人家的女儿都不愿意以此谋生,这也为刘娥日后被士大夫们歧视的原因之一。 后来刘娥跟随丈夫银匠龚美来到汴梁谋生,京师生活昂贵,而且技艺超群者如过江之卿早已打出了名气。夫妻两人初来乍到,生活非常艰难。 龚美不愿意妻子跟着自己受苦,心一横和刘娥商议之后,将她卖给韩王赵恒(宋真宗)的宠臣张耆,随后张耆转手将刘娥献给了赵恒。 巴山蜀水秀丽无双,向来都是出美女的好地方。赵恒对蜀女仰慕已久,一见刘娥便是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 但是好事多磨,刘娥的卑微出身始终是两人之间的巨大障碍,堂堂一国皇子和再婚的歌女打得火热成何体统?不久后刘娥就被人揭发告到宋太宗赵光义那里。 赵二皇帝不能容忍自己的儿子,将来大宋帝国的接班人和歌女厮混,当即勒令赵恒送刘娥出府。 热恋中的男人从来都是不惧危险的,文弱的赵恒也是如此,他斗胆想出金屋藏娇的办法,将刘娥养在外宅(张耆家中)十几年。
直到赵恒登基为帝掌握大权后,才将刘娥接回宫中两人正大光明地呆在一起。此时宋真宗已经有了皇后。作为对爱人十五年苦苦等待的报酬,宋真宗在郭皇后病逝之后,想把刘娥推向皇后的宝座。 但是权力场也从来也是名利场,文臣们以刘娥“出身微贱,不可以为一国之母”为理由坚决反对。 最后刘娥想出一个办法,由刘娥收养宫女李氏刚刚生下的儿子,对外谎称是刘娥所生,这样就可以母凭子贵名正言顺地登上后位。 终于刘娥凭借“儿子”的加分项,在公元1012年被册封为皇后,圆了自己灰姑娘的梦! 据史料记载,宋真宗每次批改奏章到深夜,皇后刘娥总是陪伴一旁红袖添香,时不时还能向宋真宗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,减轻了皇帝的不少负担。(真宗退朝,阅天下封奏,多至中夜,后皆预闻。) 宋真宗中年之后体弱多病,加上檀渊之盟后宋真宗热衷于封禅,对政事早已倦怠。他见刘娥聪慧明理处事周详,心中欣喜的同时,也慢慢地将奏折交由刘娥处理,让刘娥参与朝政处理减轻自己的压力。 多年的蛰伏和学习,早已让刘娥脱胎换骨,不再是只会沿街卖唱得懵懂歌女,而成为机智聪慧和洞察人心的女政治家。 在后来宋真宗病重不能理政期间,刘娥慢慢地由内宫转向外朝,逐步形成自己的势力和班底,到最后不论大小事务,宋真宗一概都交由刘娥处理。 此举遭到以宰相寇准为首的文臣强烈反对,并且说服宋真宗让太子监国,把大权从刘娥手中夺回来交由文臣辅政。但是此时刘娥羽翼已丰加上寇准谋划不密,刘娥先发制人,矫诏击败寇准,并且将其党羽陆续贬官稳固了自己的地位。
刘娥为何不敢称帝? 公元1022年,宋真宗病逝,临终前留下遗诏“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”。正式确认了由刘娥辅佐年幼的太子赵祯(宋仁宗),开始了临朝称制的太后时代。 纵观刘娥的宫内生涯,和三百年前女皇武则天几乎如出一辙。多病且怠政的皇帝,面对精明强干熟悉政务的伴侣,一开始放心地移交部分最高权力,最后却发现有些不对劲后,可是对方羽翼已成而且无法动摇了,只能顺水推舟将错就错。 双方所不同地是,武则天代唐建周成为独一无二地女皇帝,刘娥却在皇太后的位置上始终止步不前。同样的情形,同样的过程,刘娥为何迟迟不踏出最后一步?原因大概有两点: 第一、子嗣和继承人问题 武则天入宫后和李治生育四子,无论长子李弘和次子李贤如何反对母亲擅权,武则天还可以选择软弱李显和李旦先后到前台当傀儡,有充分的时间来有条不紊的培植自己的势力,同时为自己称帝造势。等一切水到渠成之后,武则天完成代唐建周称帝的过程。 同时,武则天娘家势力也不容忽视。她的父亲武士彟是唐朝国公,同父异母的兄弟两人,还有侄儿如武三思、武承嗣等人,在武则天称帝过程中立下不少功劳,对她帮助很大。武则天一度还考虑是不是立侄儿为太子,彻底和李唐皇室割裂。 刘娥在这方面就远远不及武则天。
刘娥的父母早逝,娘家早已没有亲人可以依靠。同时刘娥和宋真宗赵恒之间实际上并无子嗣,唯一的“儿子”赵祯还是李宸妃所生。这也注定了刘娥别无选择,只能保住赵祯的皇位,不然自己临朝称制的正当性就要大打则扣,会招到大臣们的一直反对导致称帝还没有成功,北宋各地就乱成一团了。 还有一点,如果刘娥执意要自己称帝建立新朝,那么“儿子”赵祯是除掉好呢还是不除掉好? 除掉赵祯,谁来做自己这个女皇帝的接班人?武则天还有两个侄儿做最后的选择,自己的娘家可是没有一个可以帮衬的。 古人讲究“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”,都担心自己去世后没有亲人来祭祀自己,越是权贵之人越注重这样的传承。 当年武则天为立子和立侄为难的时候,狄仁杰就以此来劝诫武后说:“只听说过儿子立庙来祭祀母亲的,没听说过侄儿立庙祭祀姑母的!”一句话就让武则天决定还是立儿子为太子,还政于李唐。 武则天的故事熟读史书的刘娥自然知晓,这个难题对于她来说就是无解。
第二、朝臣支持力度问题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。封建皇帝更是如此,要想称帝称王,手下必须要有一批有才能的文臣武将来辅佐自己,这些人还必须对自己忠心。 但是在封建社会,朝臣和文人们对女性专权普遍持反对态度。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杀出重围,成为独一无二的女皇帝,并且有朝臣和人才支持,这是大唐特殊朝政格局所铸就的。 唐代早期,李渊父子选材思想是以自己的基本盘关陇集团为主,此外再吸收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中的代表人物入仕。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许多寒门子弟升迁无望的局面(此时科举制度新创,寒门士人中举还需要权贵推荐)。 到了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,夫妻两人联手除掉长孙无忌等辅政大臣,导致最强大地关陇集团一蹶不振,武则天也侧面消除了影响自己专权的最大障碍。 于此同时,武则天还“大搜遗逸四方之士”,并且亲自临试。通过这种方式武则天笼络了大批升迁无望的寒门才子为自己服务,后来这些人成为大周朝堂的中坚力量。 到了宋代,整个官僚阶层开始向平民化发展,当官不再是贵族们的特权。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扩大科举取士,让大批的平民才子通过考试进入官僚阶层,形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“士大夫集团”。 这个集团不再以血统和地域(当然还是有一定鄙视链的存在)做为连接,而是以科举成绩、同年和师生关系做为连接的纽带,所信仰地也是儒家忠君报国的那套思想。 面对如此庞大的士大夫,刘娥自然无法向武则天那样,利用大臣们的派系之争拉一派打一派各个击破,还能笼络大批急于为官的寒门才子为自己服务,形成自己的忠心班底。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,北宋士大夫信仰的是儒家学说,他们可以默认刘娥以太后的身份摄政,因为这意味着江山社稷还是赵家的天下。但是不能容忍刘娥公然称帝来改朝换代。
刘娥提拔的宰相鲁宗道就是如此,在刘娥多次试探地时候,他义正词严地坚决反对,言下之意您老人家要是这么做我就不跟您混了。连鲁宗道这样的亲信都如此,其他大臣们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结语:
因此在刘娥执掌大宋权柄的11年中,她虽然始终无限接近于武则天,但是却始终未能踏出最后关键的一步。
在她当政时期,废除宋真宗晚年的种种弊政,结束党争提拔人才,同时还兴修水利与民休息,为宋仁宗时期的鼎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但是这些都因为她想“行武后故事”,而招到后来众多大臣们的责难。在这些大臣心中,牝鸡司晨根本就是不能容忍的,因此在她身后也遭受了诸多的非议,
这也是封建男权社会中优秀的女性政治家的悲哀,做的越多,错的也就越多。
公元1033年刘娥病重,临终前拉着宋仁宗的手,指着自己身上的皇帝衮服。宋仁宗在大臣们的提醒下,醒悟道母后是要穿皇后服饰下葬。
这位要强一生的女人,在临终之时也不能挣脱束缚,还是以赵家儿媳的身份葬入皇陵……